大学生作家八年创作三本小说

发布时间:2018年06月08日   浏览:2891次  

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国语系大三学生王诗怡,正式签约湖北省作协第三届长篇小说重点扶持项目。这意味着,她正在撰写的《一二七》长篇小说,不仅有了创作扶持资金和稿费,还能得到武汉大学文学院前副院长於可训教授的一对一辅导。而在本月初,她才凭借自己出版的长篇小说《厘厘微光》,获得了2017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。

痴迷写作影响学业 爸爸曾撕过她的手稿

22岁的王诗怡是湖北应城人。年幼时,当同龄人嬉戏打闹时,她就喜欢读各种故事书和中外名著。小学三年级,她在当地一次大型主题征文大赛中获奖,她立志以后要做一名作家。小学五年级,她开始在网上发表诗歌。初中时,与文学网站签约,发表了30万字长篇小说《听,花开的声音》。

王诗怡回忆,读高中时,父母认为影响学习,让她高考以后再写。但是,她对写作却愈发痴迷,爸妈不让我写,我只能偷偷写。多少个夜深人静时,等父母睡着,她便借着手电筒的灯光,在被子下偷偷写小说。有时还在物理、化学等课堂上,背着老师创作。

高二时,王诗怡有次考试考得很不好,爸爸从老师那里得知她常在课堂上写着什么。王诗怡说,回家后,爸爸非常生气,搜了她的房间,将四本手稿撕得粉碎。那是后来出版的《厘厘微光》的手稿,还好我提前存了电子版。时隔多年,王诗怡回忆此事时说,她很理解父亲,但她也庆幸自己从未因为任何事而放弃写作。

创作灵感源于生活 作品原型都是身边人

2015年,王诗怡上大学了,父母对她写作的态度,也从反对变成了尽情做你喜欢做的事。换寝室时,室友也要变了,姐妹们都很舍不得,她写下散文《给室友的信》;和老师有点小矛盾,她也习惯用文字来疏解情绪;假期游青藏,旅途的风景和故事,都成了铅字……

大一开学后不久,王诗怡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签约,正式成为作家。201610月,她创作3年的42万字的长篇小说《厘厘微光》出版。作品题材为青春小说,故事围绕着梦想与人性的核心思想展开。图书一经出版,得到社会广泛认可。当年底,她成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

大二时,她以95岁的太叔公为原型,创作了33万字半纪实小说《红绳》,目前已有出版社与之接洽。王诗怡说,太叔公是二战老兵,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曾和她讲过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,她很早就想写出来了。

而她正式签约湖北省作协第三届长篇小说重点扶持项目的作品《一二七》,则是以自己为原型,她在学校住的就是127宿舍。王诗怡介绍,这将是一部以女大学生寝室生活为主线,反映现代生活的长篇小说,她想以一个95后的视角,去关注书写社会热点问题,记录这个时代的故事。